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十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最新
" />

《旅游景区动物观赏》课程简介
发布日期:2018-11-27 来源: 阅读

《旅游景区动物观赏》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景区动物观赏》是森林生态旅游、生态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课,是《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前导课程之一。课程据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以培养水族馆、恐龙化石博物馆、百鸟园、动物园、昆虫馆等生态旅游景区讲解员为目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突出学生对观赏动物的观赏特征、生态习性、文化价值、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强调动物导游词的编撰方法和讲解训练,以及动物资源调查的内外业制作,实践性强、专业性突出。通过认知、讲解和调查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宣传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 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具有从事动物讲解工作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事业心;

培养学生遵章守纪意识、吃苦耐劳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二)能力目标

野外作业能力

检索表查阅能力

资料收集能力

常见观赏性动物识别和分类能力

水族馆鱼类认知基本能力

海底世界动物表演解说能力

恐龙认知及恐龙化石博物馆解说能力

百鸟园鸟类认知及讲解能力

动物园哺乳动物认知及讲解能力

动物导游词编写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动物保护意识和宣传能力

(三)知识目标

掌握动物学基础知识

掌握常见观赏性鱼类识别特征和旅游价值

掌握常见观赏性两栖动物识别特征和旅游价值

掌握常见观赏性爬行动物识别特征和旅游价值

掌握常见观赏性鸟类识别特征和旅游价值

掌握常见观赏性哺乳动物识别特征和旅游价值

掌握常见观赏性森林昆虫识别特征和旅游价值

掌握山西常见观赏动物旅游资源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根据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以旅游景区动物讲解员岗位任职需求标准为导向,以动物的分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旅游景区动物讲解实际工作过程,与旅游景区合作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设计。本学习领域共设置8个学习情境,教学时数为26学时,分别是:

情境一:动物基础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动物的分类依据、分类等级、命名、分门、影响森林动物生命活动和生活周期的生态因子、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等知识,了解动物在旅游中的应用,了解动物的观赏方法、与动物相关的保护组织及法律法规,理解与动物相关的旅游活动注意事项,掌握动物讲解词的编写要求与方法,为做一名动物欣赏旅游活动讲解员奠定基础。

情境二:动物园旅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观赏特征、生态习性和分类,掌握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名录,理解参观动物园的注意事项,认知太原市动物园哺乳动物并能导游讲解。

情境三:百鸟园旅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理解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了解鸟的生态分类,理解鸟类文化,掌握野外观鸟注意事项及望远镜的使用方法,认知百鸟园鸟类,并能导游讲解。

情境四:爬行动物馆旅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类,理解龟鳖区别及龟鳖文化,掌握毒蛇、无毒蛇的区别及蛇伤预防与救治,熟悉恐龙的发展史并能导游讲解,掌握山西常见爬行动物,编写导游词并讲解。

情境五:两栖动物馆旅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两栖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态习性和分类,熟悉蛙和蟾蜍的文化价值,掌握山西两栖动物种类,能编写导游词并讲解。

情境六:水族馆旅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鱼的生态习性与文化,认知常见观赏淡水鱼与海水鱼,熟悉观赏鱼的分类与养殖,了解水族馆旅游的注意事项,训练表演动物的导游词讲解等。

情境七:昆虫馆旅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常见观赏性昆虫的主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性、应用价值等,认知昆虫馆观赏昆虫,培养学生学会赏析森林昆虫、辨证地保护与利用昆虫资源。

情境八:宠物欣赏与饲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常见宠物的类别,掌握常见宠物的性格特点及养殖技巧,关爱和保护宠物。

八个学习情境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知、了解常见观赏动物,编写动物导游词,能用导游语言为游客讲解动物知识,宣传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义。

四、教材选用及相关教学资料

1.依据观赏动物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编写或选用教材;

2.教材应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内容要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任务驱动,要以当今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灵活多样的任务,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各种任务活动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

5.教材尽可能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

参考书目

[1] 周天福.森林动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两栖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爬行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马敬能,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5] 山西生物多样性中心.山西省野生动物野外调查识别图鉴[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五、教学条件

学院建有能同时满足210名学生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教室,配有3D模拟影像设备;同时校内植物保护实训室、生物多样性标本室能满足理实一体实训的需要;森林生态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山西龙城森林公园能满足该课程野外动物调查实训的条件;校园周边的百鸟苑、动物园、两栖馆、爬行馆、水族馆、汾河公园均能满足旅游景区内动物观赏与调查的需求。

六、课程特色

1、以项目为驱动,以旅游景区为情境,紧密结合动物六大类群设计教学内容;

2、“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单元设计;

3、课程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立体实训模式。

本课程组的教师们一方面投入精力充实完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的制作水平;另一方面更注重职教理论的学习,深刻领会职教新理念,重视课程设计,积极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及时总结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